八棱瓶瓶體表面從上至下起8條棱線作裝飾,棱線間形成8個平面,故稱八棱瓶。八棱瓶在古代可以說是奇形怪狀了,因為中國古代沒有幾何學,但是古人是怎么燒造出奇形怪狀的八棱瓶瓷器的呢?
八棱瓶瓷器之所以出名是因為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陜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發掘出類似的越窯青瓷器14件,其中一件八棱瓶秘色瓷,今天我們對幾何造型的瓷器燒造都很難掌握,對于沒有幾何學理論支撐的古人是怎么燒造出來八棱瓶瓷器的?而且器形中規中矩,聰明古人是怎么做到的?
古代是怎么燒造八棱瓶瓷器的
八棱瓶瓷器造型最早發現于唐代越窯瓷器,聰明的古代工匠靠玻璃制模,因為玻璃在高溫下可塑造性強,形狀比瓷器胎土容易把握,可塑性強,古代工藝就是工匠將玻璃吹制成圓形之后,再經壓和按的手法而取得所需的八棱瓶造型。
中國現代工藝的玻璃燒造瓷器是從西方學來的,清代才有了比較成熟的玻璃燒造工藝,才能燒造出今天我們使用的真正玻璃器皿,但是1300多年的唐代已經懂得利用玻璃燒造難度大瓷器造型了。就如同古代中國發明了火藥,不是為了制造兵器,而是為了應用于生活中一樣,這是古代中國對手藝的文化體現和理解。
雍正款藍色透明玻璃八棱瓶
越窯青釉八棱瓶
瓶直口,長頸,腹部呈八棱形,圈足外侈;野咨,質致密。釉呈淺青綠色,唐人陸龜蒙詩云:“九秋風露越窯開,奪得千峰翠色來”,道出了越窯青瓷的釉色特點。
與此件相似,說明這些越窯器的制作從選料、淘洗,及至成器、施釉、燒制等各道工序一絲不茍,應為當時越窯的上品,可能是供奉宮廷的佳器。
秘色瓷八棱凈水瓶
![](/upfile/pic/image/20201222/20201222123850445044.jpg)
秘色瓷八棱凈水瓶高21.5厘米、最大腹徑11厘米、口徑2.2厘米、頸高11厘米,重615克。釉色晶瑩,胎質細密。瓶頸細長,直口,圓唇,肩部圓隆,腹呈瓣瓜棱形,圈足稍外侈。在瓶頸與瓶身相接處裝飾有相應的八角凸棱紋三周,呈階梯狀。通體施明亮青釉,有開片。足底露胎,胎色淺灰而精致細密。其造型十分優雅,端莊規整,。
唐青釉八棱瓶瓷器
宋代定窯白釉八方四系瓶高12.7厘米,口徑3.4厘米,底徑3.5厘米。瓶通體呈八方形,直口,短頸,鼓腹,平底澀胎內凹。頸、肩相接處置四個花形系,系上有小圓孔,應為系繩之用,蓋已遺失。外壁施白釉,釉質純凈潔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