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彩瓷器是明清彩瓷中最負盛名的瓷器,被歷代瓷器收藏著所熱衷,斗彩瓷器以青花料在瓷坯上雙勾出花鳥、禽獸、人物的輪廓線,施透明釉,入窯高溫燒成后,再在釉上填入彩料,再二次入窯經低溫燒成的瓷器,上彩一般有三四種,多則達六種以上,色彩較鮮艷。
清代斗彩瓷器特點
清代斗彩瓷器恢復于康熙時期,創新于雍正時期,繁榮與乾隆一朝,清代斗彩瓷器早期沿襲明代斗彩瓷器風格,到了雍正一朝斗彩瓷器得到了空前發展和創新,也是清代斗彩瓷器最好的一個朝代,那么清代斗彩瓷器有什么特點怎么鑒別呢?
1.清代斗彩瓷器最大的特點添彩由五彩慢慢被粉彩所代替,這是清代斗彩瓷器有別于明代斗彩瓷器的最大區別,也是鑒定明清斗彩瓷器一個方法,但是康熙時期的斗彩瓷器就不能這么鑒別了。
2.清代斗彩瓷器顏色更豐富,除了紅、綠、黃等,還有藍、黑、紫等,使得清代斗彩瓷器更加繽紛華麗。
3.清代斗彩瓷器加入了金彩,這又是清代斗彩瓷器顏色一個大膽應用和創新。
4.清代斗彩瓷器施彩比較薄,工藝精細,添彩十分準確,很少溢出輪廓這是工藝進步的表現。
5.清代斗彩青花逐漸以外國藍料代替,紅彩油潤光亮,屢創晶瑩明澈。
6.清代將斗彩運用到了瓷器的裝飾技法中。
7.清代斗彩瓷器大量仿造明代斗彩瓷器,這是清代人一直熱衷的事情,無論是官窯瓷器還是民窯瓷器都喜歡仿燒前朝。
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紋罐
康熙時期斗彩瓷器的制作技術在繼承明代的基礎上而又有所發展,器物的造型品種更加豐富多樣,大件器物層出不窮。
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紋罐,高8.3厘米,口徑3.5厘米,足徑4.7厘米。罐撇口,短頸,豐肩,圈足。通體施白釉,釉面光潔。外部斗彩裝飾。瓶身繪兩組對稱的石榴花卉紋。無款識。
此罐造型雋秀,構圖疏朗,瓶身只繪折枝石榴花,簡潔醒目。釉上彩以紅綠彩為主,頗顯清新雅致。
清雍正斗彩如意耳蒜頭瓶
外底青花雙圈內署青花“大清雍正年制”雙行六字楷書款。
斗彩如意耳蒜頭瓶以釉下青花雙勾圖案輪廓,釉上填繪胭脂紅、銻黃、水綠、藍、紫等各色粉彩料。以粉彩代替傳統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時期的創舉。
清乾隆斗彩鴛鴦臥蓮碗
將金彩引入斗彩畫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顯著特征,它既豐富了釉上彩的種類,又使畫面呈現出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。
清嘉慶斗彩花卉酒杯
清嘉慶斗彩花卉酒杯,高4.4厘米,口徑6厘米,足徑2.4厘米。斗彩花卉酒杯杯撇口,深腹,矮圈足。外壁以斗彩為飾,繪山石、蘭花等內容。足底署“大清嘉慶年制”三行六字篆書款。
清咸豐斗彩描金纏枝花紋碗
此碗在施彩技法方面獨具特色,即外壁六朵花均循青花輪廓線再勾描金彩,金彩的使用協調了各種彩料之間的關系,避免了不同色彩之間的對比過于強烈,使畫面顯得柔和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