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雀綠釉色瓷器是明、清時期景德鎮著名彩釉瓷器種類,因瓷器釉色呈色翠綠透亮似孔雀羽毛而得名。明宣德時已能生產這種色釉,正德朝孔雀綠較為著名,清代康熙朝此釉燒制曾盛極一時。光緒朝綠釉器在晚清享有盛譽,包括孔雀綠、瓜皮綠、松石綠等,其中孔雀綠釉的器型多為錐把瓶、撇口瓶、觀音瓶、天球瓶和洗子等文房用具,以及獅子、鸚鵡等擺件。
清乾隆仿青銅器形的孔雀綠釉凸蟠螭方鼎
瓷器造型仿古代青銅器造型,在清代乾隆時期比較流行,孔雀綠釉凸蟠螭方鼎整器呈方形,口沿左右兩側有立式雙耳,沿下束腰;方腹四個邊角均為出脊板沿式,鼎底部為平底,四角有象首四足;腹部四面均為方框形,內各有兩條凸雕蟠螭紋,蟠螭身側為凸雕花紋。瓷器里外均施孔雀綠釉,釉面滿布不規則細小開片,釉質極具光澤;低凹處釉汁凝聚,形成深色積釉,并因此造成器表釉色的豐富層次;四足底部露胎。
孔雀綠鼎后配有方形紫檀木頂蓋,蓋面雕有如意云頭紋,蓋頂為白玉雕鳥紋紐。 玉器都是和田白玉可見瓷器珍貴之初。
清孔雀綠小天球瓶
清孔雀綠扁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