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袱瓶創燒于清早期,錦袱包裹作為裝飾題材肇始于清雍正年間,流行于乾隆、嘉慶兩朝,以粉彩較多見!鞍ぁ迸c“包!敝C音,寓意幸福吉祥。由于該器型獨特,紋飾優美,寓意美好,遂為后世爭相仿制,也是宮廷皇家常見的御用瓷器,包袱瓶就是在瓶身肩部裝飾凸雕的包袱皮或者束帶,絲織物的褶皺起伏細膩精到,用堅硬的瓷土來表現柔軟的絲織物,用色彩鮮艷柔和的粉彩來表現絲織物的美感,兩者的結合達到了審美的極致。器身因飾凸雕的包袱巾紋,故稱為“包袱瓶”。
綠地粉彩花卉紋包袱瓶
畫琺瑯袱系紋蓋罐
畫琺瑯袱系紋蓋罐瓷器直口微侈,溜肩,鼓腹,束腰,平底,淺圈足,有蓋。袱系紋遮蓋器腹的大半部分,紅色部分以龜背錦為地,裝飾蝴蝶、蝙蝠、桃實等吉祥圖案,藍色部分繪卷草紋。從稍遠處觀看,似由真實的錦袱包裹,栩栩如生。肩部四開光內繪西番蓮。下腹部以黃釉為地,裝飾各類纏枝花卉。外底中部藍圈內有“乾隆年制”雙排藍料楷書款。
袱系紋是清雍正、乾隆時期宮廷御用器上非常流行的裝飾題材,常見于琺瑯器、玻璃器、瓷器等等。根據檔案記載,乾隆皇帝比較喜愛的各類器皿都會要求造辦處專門配做錦袱包裹,或用楠木匣盛裝,并將器物的名稱、年號刻在匣蓋上,以示珍藏。袱系紋的流行應該與此有關。
清嘉粉彩描金團花包袱瓶
給瓷器打個結,造型別致的袱系紋包袱瓶,可惜不是千千結,只是古人對藝術探索和追求。